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提升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4-02-15 来源:钮旅网
提升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1-09-27

一、课题的确立

作业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家庭作业是学生乐意接受的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巩固与延伸。有效的作业能为学生提供练习和巩固的机会,促进学生知识的习得和技能的强化,得到每日的知识和技能的积淀;它是一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能力,挖掘学生学习潜力的课后活动;它是一种形式多样,内容新颖变化的学习活动。它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然而目前作业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学生对课外作业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和理解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一篇课文只凭短短的35分钟就想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的知识要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是很困难的,所以从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来看,一定的课外作业是必需的。而学生对课外作业的理解也只是把它当作是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课外作业的重要性,于是,学生对待课外作业往往是抱着马虎、应付的态度,作业的完成质量都不是很高,通过课外作业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很难实现。

2、教师作业的设计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

任何学科都具有科学性,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才能保证课外作业的目标的实现,目前大多数教师布置课外作业带有很大程度上的主观随意性,这集中的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作业形式单调乏味,抄写和背诵练习几乎成为唯一的作业模式。(2)内容枯燥,多以巩固语言知识点为主要目的,很少注重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训练;(3)作业千遍一律,不能够针对不同水平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缺乏针对性。(4)作业的批改刻板单一,简单的打分模式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升作业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属我区承担的市级课题《新课程实施的区域性推进策略改进研究》的基础课题之一。通过实践和研究,寻求适合校情的提升学生作业有效性的做法和经验,

并进一步提炼和总结“提升作业有效性的策略”,其最终目的是落实新课程的有关要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我扪课题组认为有必要依据课程改革的需要重新认识全面作业的意义,让学生在充满生机、趣味的多彩园地中,感受到快乐、充实、收获。

在不断探索实践中,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有效性作业设计所展示出来的实践性、多样性、开放性,张扬着学生的个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为课改注入了一份“活水”。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课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作业的有效上,具体指向:1、教师作业设计针对性不强,未能很好起到巩固旧知、复习新知的作用;2、课内外作业系统性不够完善,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全面掌握知识;3、学生作业缺少趣味性、选择性和良好习惯,造成心理上负担过重;4、学生作业反馈不够科学,教师往往通过布置作业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而不是指导课堂教学。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小学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课题。

研究内容如下:

①作业设计:依据、遵循的原则、内容的选择、形式的安排等;

②作业布置:作业的选择、作业的分层、作业的要求等; ③作业批改:批改方式、作业评价、总结、分析与评讲等; ④作业反馈:反馈教学效果、反馈学生学习质量、反馈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等。

根据我校教师实际能力,我们对本课题的研究范畴作了两个限定。一是在诸多教学环节中限定于“作业”环节;二是在各科教学中限制于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学科。

需要说明的是,教学过程是由相互联系的各个环节组成的,“作业”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在实际教学中,“作业”的设计和实施跟其它各环节密切相关,不能分割;提高作业有效性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各学科都存在着改革的需要。我们的限定只是为了集中研究力量、体现研究重点,并非容忍在实际教学

中舍弃某些环节或者学科的做法。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课题研究的是“提升作业有效性的策略”。它包括“有效作业设计的策略”和“有效作业实施的策略”两个部分。“设计”是预设的,应在备课时就予以充分考虑,并注意事后的反馈;“实施”则是动态的,是“设计”的生成和落实,与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有效进行密切相关,需要以确保教学的有效做保证,同样应重视事后的反馈。鉴定“设计”和“实施”的实际效果都应受到教学目标的制约。

三、研究过程

*2009年4-5月:健全组织,有序开展

《以校为本实施新课程的策略改进研究》是徐汇区“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我校子课题工作组在立项后,专门召开了教研组组长以及教学人员课题会议,共同探讨课题的研究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怎样进行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什么形式呈现研究成果等问题,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下,我们初步形成了方案,拟订了语文、数学、英语组的三个校级子课题,分别由教导处和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大组长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各学科备课组长全员参与。课题于2009年5月开题后,组织管理网络采用多层各级分管制,课题负责人负责整个课题研究工作,并组织管理好各个子课题的正常活动,子课题负责人负责每一子课题的正常开展,并组织管理好本子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注重过程管理,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制度,及时总结研究情况,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工作。 *2009年6-8月:调研分析,排查问题

在课题研究初期,我们对本校学生作业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 1.学校分管教学的人员深入课堂进行广泛听课,调阅学生作业,发现作业设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是作业形式单调,要求雷同。

2.组织教师广泛讨论,排查学生作业低效或无效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师在相互讨论及共同研讨中,排找出以下原因:①教师对新课程课标的研读不够深入,只从课程标准中获得关于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基本理念等,而对如何根据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的方法的学习研究较少。对新的教学理念的理解不透彻,作业设计中不能体现学生差异性。②对教学“六认真”的要求落实不到位。如对作业的设计只是限于对教学内容的巩固与熟练。③

对学生研究不够。不同学生对同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不同;同一学生对不同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不同。不能有效地挖掘学生潜能。一句话,不能“以学定教”。④缺乏锐意改革的精神。一些教师担心运用分层作业,会打击部分学困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越学越差。固守传统教学方式,一味求实。因而使课改走进“穿新鞋,走老路”,学生思维得不到活跃,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反而制约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3.对学生进行调查访谈。分班级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等。从各个环节了解学生的感受。学生对教师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上满意度不高。

*2009年9月:强化学习,更新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针对新课程改革的这些基本理念,我们以为: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展现个性化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补充,学校、教师不可忽视甚至无视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与反馈。作业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无论从作业设计、布置、批改与反馈,都是对“教”的反馈,是对“学”的检验。好的作业,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我们教学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作业的新形式,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讲究作业策略,优化作业方法,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我们认为,作业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或干预下,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批阅)、反馈(反思)等环节,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也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通过作业教学,

学生能体验、理解、巩固、反思所学知识技能,产生新的学习欲望。新课程实验中作业教学应坚持主体参与的开放性、形式的趣味性、内容的综合性、作业评价的丰富性的原则,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因此,我们开展的实验研究,更主要的还是得先更新我们教师的观念。我们认为我们的教师首先就必须得具备与现代素质教育宗旨相吻合的教育观、学生观、管理观、质量观、人才观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我们的研究。我们的教师平时应该厚积,即不断地学习。学习怎么开展课题研究,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学习一切有利于课题开展、学生发展的知识……

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和了解总课题的指导思想、主要理念、研究目标和要求;学习新课程的有关理论、理念,了解课程改革目的和有关要求,掌握本学科教学的三维目标和相应的评价改革;学习教学论的有关理论,了解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认识“作业”环节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希望为课题的开展奠定基础。

每学期前的假期,我们都安排各学科《课程标准》内容的学习以及对课程标准解读的一些文献的学习,帮助教师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每周的业务学习组织教师进行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利用集体备课进行深入的研讨,让教师学习运用新理念进行作业设计的技艺。经常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区级的教研活动、本市及大市级的教研活动,我们都力争参听观摩的名额,让更多的教师能够走出见世面、取真经。这些外出学习的教师返校要及时回报学习收获。此外还要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教育书籍及报刊杂志,并做好学习笔记,定期进行交流评比。鼓励教师参加大专、本科函授,以及各级教育部门举办的专题培训。各种学习活动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科研素质,更使他们逐步具备一个学者的气质。 *2009年10月~2010.6:开展实践,探索方法

(一)开展为“提升作业环节实效的实践与研究”为主题的校本培训;

我们提出“提升作业环节实效的实践与研究”为主题的校本培训,旨在以训促教,以教促学,以“作”促学,通过对作业教学这个课题的探索尝试,提高教师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作业反馈的综合能力。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

题,探究问题,并在其研究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形成成果,并加以推广,使之产生效益。

①查漏补缺式学习培训。根据个人的知识结构水平与课题研究的需要,针对个人知识的缺陷、不足进行学习、培训。以自学和个别辅导为主进行。

②知识系性统学习培训。主要是针对改革实验理论的学习培训。一方面,学校力所能及地购买相关的专著,另一方面,学习者主动通过网络查询下载,从杂志报刊中选择,收集形成学习资料。通过自学,做笔记、写心得体会、相互交流,集中讨论的形式完成学习、培训任务。

③问题式学习培训。针对课题改革实验中个人、班级或集体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集中集体的智慧,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达到学习、培训的目的。

④专题式学习培训。对我们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或需要进行新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我们采用以专题的形式,请专家到校或外出学习、培训。

⑤行动研究式学习培训。行动研究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师专业成长和在职培训模式。主要解决我们在作业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或学习培训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有关教育研究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诊断、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计划或方案,并对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估,如果评估的结果不佳或出现新的问题,则再进行诊断、分析、研究,进一步制定新的方案,进行实施、评估,如此循环,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提高,使作业教学行为得到改善和提高。

⑥写作式学习、培训。要求每一个成员分阶段、分专题或具体问题写研究心得、体会或者研究论文,便于个人的总结、提炼与反思。

(二)教师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分类进行体会交流,形成阶段性成果;

①总结自己作业教学各环节的经验:各子课题负责人组织本课题成员,总结自己的经验、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提炼出本学科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与反馈的思路,进行实验、修正。

②借鉴他人作业教学各环节的经验:他人在作业教学中的经

验,进行分析、讨论、提炼。

③完善各学科作业教学的设计、布置、批改与反馈的操作思路、经验:根据学科性质,通过总结、收集、分析、讨论、提炼、实践,形成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有关作业设计的依据、原则、形式、内容;作业布置的要求、技巧;作业批改的方法、形式;作业反馈信息的处理等系统的操作办法或程序。 (三)对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进行总结、思考;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少数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不能形成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如何针对个体分层作业,提升作业有效性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2010.7——2010.12总结、形成成果阶段

(一)对提升作业有效性全过程进行思考、全面总结; (二)提炼成研究报告,并整理相关研究成果; (三)终期成果汇报

四、研究成果

在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下,在高质量轻负担的指导思想下,精细作业管理过程,充分发挥作业在教学过程中的巩固和反馈的作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也对作业设计提出了要求:1、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基础,增加选择,体现时代性。2、优化作业的结构和组合,加强整合,强调均衡,要求教师设计探究性作业、开放性作业、体验性作业并在作业布置过程中关注差异。

面向未来的教师必须讲究作业设计的艺术,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应该设计形式多样、内容有趣,富于思考、探究性的作业。我校教师在近二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中,对小学作业的有效设计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

一、设计课前作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准备者

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往往是教师比较注重的,而课前作业却往往被忽略。其实有效地布置课前作业也可以达到“让老师少教,学生可以多学”的效果。要相信学生,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自己,尽早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让他们自己去调动能调

动的资源(如看书、询问等),让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方法, 并不断地感受和分享成功的喜悦与尝试失败的教训,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如:一年级第二学期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教学中,老师惊喜地发现,如果利用知识的迁移,改变一下作业布置的时机,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教学调整后的教学安排顺序,老师把这一教学内容提前放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之后教学。由于学生已有百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所以,老师在下课前布置了一道进位加法题“怎样算23+19=?比一比谁的算法多?”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课前作业题,并配合以“有几种算法就加几颗五角星”的奖励方法激发小朋友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课堂中,一半时间是学生热情高涨地交流自己的算法:有用竖式计算;有“20+10=30,3+9=12,30+12=42”;有“23+7=30,30+12=42”;有“19+1=20,20+22=42”;有“23+10=33,33+9=42”……当老师在操作多媒体,把学生的各种算法在位置图和百数图展示出来时,欣喜的情况出现了,有学生在看百数图演示“23+10=33,33+9=42”的算法时,当场又生成了新算法“23+20=43,43-1=42。”要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儿童自己学会而不是大人教会的,而这些儿童自己学会的知识往往不会被儿童遗忘。这堂课,老师根据新旧知识点间的联系,在课前布置相关作业,有效地做到“学生会的老师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引导他们自己通过各种方式去解决”。

当然,这样的课前作业不能等同于把教材上的例提课前布置学生完成,而是必须是在教师熟悉并吃透教材,领悟相应的重难点、定准教学目标后的作业布置。因此,它也可以放在课堂新授之前,只要是能让学生有准备的进入课堂,有准备的进行有思考与讨论,就是有效的。这样,学生就会给你带来无限的惊喜,学习的成效以倍递增。

二、设计生活性作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其实用性、价值性,才能转化为实际的能力。生活是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如,在数学学科作业设计时,我们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

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我们让学生做一回装修设计师:如果你家的地面要进行重新装修,你能为你爸妈提供一份装修建议表吗?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问题来考虑: (1)算出每间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每间房间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2)根据自己家庭的生活条件和自己的爱好,在材料表中选择你需要的材料?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钱数?

(3)如果在客厅、餐厅的四周贴上大理石条,共需要多少米?

再如,语文学习后,我们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让学生搜集劣质的“产品说明书”,进行分析、批判、改正;布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大街小巷开展“错别字大扫除”活动;学习《白银仙境的悲哀》后,布置学生在世界环境日,为电视台“广而告之”栏目制作一档集音乐、文字、图画为一体的公益广告,写下创意,学生表现出研究新事物的浓厚兴趣,有效地成为社会的积极参与者,同时,真正在学习中体会到了生活处处皆学问,社会处处皆语文,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运用语文的天地。

三、设计探索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作业设计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问题,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测及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

如,我们五年级的语文教师在上完课文《太阳》一课之后,看到学生对于雨的形成过程很感兴趣,就让学生深入研究一下雨是怎样形成的。孩子们通过观察等系列的探究活动,对雨的形成有了比较系统的的深入的了解。

又如:一年级数学,在学习了“上中下 左中右”后,老师设计了一个汉字“赢”, 问:用今天学到的本领,说说怎样记住这个字?

(预设:“赢”是上、中、下结构;上面是个“亡”字,中间是

个“口”字,下面的左边是个“月”字,下面的中间是个“贝”字,下面的右边是个“凡”字。)

又如:PPT出示书包橱

(1)师:其实我们放书包的橱也可以用一张简单的表格来表示。(出示表格)

1号橱 2号橱 3号橱 4号 橱 1 2 3 4 5 6 7 10 13 16 19 22 25 8 11 14 17 20 21 26 9 12 15 18 21 22 A.按照表格中的学号,说说你的书包放在几号橱的哪一层哪一格里?

PPT出示:( )的书包放在第( )组的( )一层( )的格子里。

B.说说你同桌的书包放在哪一组橱的哪一层哪一格里? (2)PPT出示:整理4号橱

师:橱上太乱了,教室环境人人有责,请同学将这些模型、活动

器具等分类整理到4号橱里。 PPT出示: 分类整理4号橱?

4号橱

四、设计层次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学习中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上海版《牛津英语》3B Module 1Unit 1-3有关Five senses的模块后,掌握了运用恰当的形容词,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口感五种感官来描述所见的物品。教师设计了三项作业:第一项,画出你最喜欢的水果图片,并在旁边写上

相应的英文名称和你能想到的描述他的形容词;第二项,写特征,用两三句英语语句描述一下你喜欢的水果,编成谜语,让其他同学猜是哪一种水果;第三项,以“My favorite fruit”为题写上一段话,描述一下它给你的各种感觉。第一、二项为基础型作业,第三项为提高型作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完成。此外,在新授课文对话之后,基础型作业要求学生能朗读并且和同学表演出对话内容;提高型作业则要求学生能够和其他同学新旧结合,模仿、改编新的对话。在写作时,对于能力差的学生要求较短的篇幅,较简单的句式表达出所述内容或在老师提供的填空式的语段中填上恰当的内容,然后读一读、背一背即可。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则要求其能够结合新知旧识,写出篇幅长而优质的文章等等。

总之,学生作为个性化的个体,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要让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不同水平,设计切实可行的个性化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五、设计合作性的作业,让学生、家长成为共同的参与者 新课程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将是探究性作业,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往往不够,因此作业过程需要学生密切合作。另外,从作业的时空来看,课程的开放性,使大量作业已不再是个人能独立完成的,而需要与社区、家庭以及他人协同合作,所以,传统的独立完成作业的观念将受到挑战,而合作性作业将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理念。

同时,小学生由其年龄和心理特点所决定,大部分的学生有着极强的群体倾向,在群体中渴求表现自己,希望被他人认可。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一些合作型的作业,能极大地提高他们完成作业的兴趣、积极性和质量。

在英语作业的布置中,我们就经常设计合作性作业。英语是语言工具,语言就得体现出它的交际会话功能,学生之间、学生与家人之间的合作作业,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练习所学的英语语言材料的环境和氛围,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把被部分学生忽视的朗读、会话作业变得轻松、有

效。

1.低年级亲子互动,促进积极交流

我们学校民工子弟较多,家长的文化水平大多在初中和高中之间,他们虽然接触过英语,但水平不高,只能在一、二年级时给孩子一些辅导,而低年级学生每天在家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相对较多,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在低年级有意设计了一些让家长和孩子合作完成的实践性作业。如:让学生把学会的英语歌曲、英语儿歌唱给父母听,让他们和父母开展小对话,让孩子教家长所学单词等等。在这样积极的交流过程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也能增进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2.中高年级小组合作,提高交际能力

我们学校中高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在家中没有交际会话的对象和氛围,设计学生在校内和同桌、小组或朋友间合作完成的作业,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其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让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把学生分成2-4人的小组,要求人人必须参加,人人开口,小组中1人不合作就是小组弃权。学生或表演课文内容,或运用学到的语句创编对话,有合作、有创新、有情景、有表演。一年多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下边这段对话就是在学完《牛津英语》3A Module 2 Unit1“My friends”后,学生自己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编的:

A: Hello, Kelly, How are you?

B: Very well, thank you. Let’s go to the classroom. A: OK. I have a friend. B: Boy or girl? A: A girl B: Who is she?

A: Guess. She’s short. She has long black hair. She can sing and dance very well. Who is she? B: She’s Sally. A: No, she’s Amy.

B: My friend is fat and tall. She has long black hair and big eyes. She can ride a bicycle. Who is she? A: She’s Season, our English teacher.

B: You’re right!

《牛津英语》4A Module 4 Unit 1 On the farm和5A Module 4 Unit 2 In the park中讲述的都是在一些公共场所的规则,在完成新授内容后,教师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家庭作业:在能够复述出课文中参观和游园规则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四人一组制定一些Park rules或Zoo rules写在纸上,然后做到熟练口头表达,并以比赛形式作为这项作业的检查,组内每个成员说出一条或几条,表述最流利和制定规则最多的小组为获胜者。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种合作形式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作业的热情和认真度,同时在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这项作业时兼顾到了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综合运用,并且因为组内人人发言的原因,使组内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互助和督促氛围,比在家中完成的独立作业效果好了很多。最后,老师把大家制定的rules张贴在教室板报上,圆满地完成了这次作业活动。这次作业内容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这更像是一次团队的游戏和比赛,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完成作业,学生因为专注于活动而非英语知识而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了语练、积淀和语用的英语学习过程,并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一次愉快的作业,达成老师作业设计的目标。

合作作业是学生在校内和同学之间、校外和家人之间合作完成的作业。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合作作业能锻炼学生与他人的交流沟通能力,并一定程度培养学生间的友情和家人间的亲情,而且这种形式的作业更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六、设计多样化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心理特点,他们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事物,他们也不会喜欢单调单一的作业内容和形式。根据这个特性,我们在作业设计的时候应打破传统作业设计呆板、单一、单调的形式,给作业设计形式赋予新的活力和生命,让学生尝试各式各样充满乐趣的活动、任务,用不同的形式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我们根据课文的实际内容和特点设计作业,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被完全调动了起来。

1、创编型作业。学生都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诠释也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创编型作业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已

有的知识,通过改、说、唱等形式再现、拓展、延伸课文内容,或加工、整理、采集、剪贴、展评与课文有关的图文资料,编辑专题手抄报、电脑报,或根据对诗文的理解进行书法、绘画创作等。例如,四年级教师在教《小溪流的歌》一文时,让学生用画画、诗歌、乐曲等形式来表现这一篇散文所描写的美丽景象。学生兴致高昂,表现出孩子们特有的天真:有的画水彩画,有的做成贴纸画,有的带来了剪纸,有的写出了童趣盎然的儿童诗,还有的找到了美术片《小溪流的歌》的插曲进行学唱,收到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这样的作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还是一个极好的凭借,不仅充分学习和凭借了教材内容,还广泛地涉猎到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生物、环境、城市、绘画、工艺、家庭、社交、科技等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现象和知识。它给学生一个起点、一个支点,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调动学生的情绪活动,让学生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生活和学习中熟悉的材料来展示他们的潜能,使学生和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获得了放大了许多的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

再如,英语学习后,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进行自编,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最后一个单词的押韵,把所学知识都运用进去。利用编唱歌曲以及韵律儿歌的形式进行操练,能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运用富有节奏感的、朗朗上口的儿歌、韵句等辅助教学,这样的儿歌节奏明快,便于记忆,效果较好。如在1B Rice, rice, rice is nice. Rice, rice, I like rice.学生在学习了除rice之外的其它三个单词之后,很快就能利用这首儿歌和单词新编另外一首儿歌了,如:Juice, juice, juice is nice. Juice, juice, I like juice. 另外,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诸如“老歌新唱”“改编歌词”等作业,增加作业的趣味性。

2、制作类作业。制作类作业既可以让学生复习和强化所学知识,变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情趣,体现了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我们利用节日,创造机会。如:英语课后,要求学生利用儿童节、教师节、母亲节、圣诞节等中西方的传统节日,让学生自己制作英语贺卡,写上真诚的祝福,送给自己喜欢的人。 3、鉴赏型作业。这一类型的作业是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观赏资

料及线索、背景介绍进行鉴赏活动,一方面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文化积淀,丰富知识背景。三年级学生学完《黄山奇石》、四年级学生学完《颐和园》后,教师们让学生收集有关图片,张贴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并结合开展了“江山如此多娇”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强烈的爱国之情。

4、组合型作业。 作业的类型有很多,分别指向不同的能力训练和发展。我们认为,有些不同的作业类型组合在一起能有益于学生更加平衡地发展各种技能,更加轻松地完成作业,取得更好的作业效果,同时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时间。

例如:在学习了《牛津英语》3B Module 3 Unit 3 Seasons后,我们设计了这样的作业:1. Act and Guess(请你的同桌猜一猜你在做什么)。项作业把“做”融合到作业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让学生感受到了学和做是可以同时进行的。这样的作业符合学生的年龄和活泼好动的身心特点,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让学生乐在学中。2. Circle, ask and answer (圈一圈每个季节你喜欢的做事情,然后用I can … What season is it?和同学互相问答)。语言学习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基础上的,语言学习如果缺乏主题建构,缺乏体验、合作、探索,缺乏认同感,学生就很难产生成就感。因而,在此我设计了此项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学生在问问答答的语言实践中,巩固了所学语句,逐步提高了各自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3. Write(写写自己喜欢的季节)。这项作业中又进行了分层设计,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可选择填空式作业,而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自己运用学过的语句独立描写。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形式,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从而也达到了综合运用所学的教学目标。

这三项作业的难度层层递进,前两项作业为学生能够顺利完成第三项作业作了较好的铺垫。而作业形式的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把听、说、读、写、演等训练形式全面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能力,也让学生感到了学习的乐趣。

五、实践后的思考

虽然在有效作业地探究中许多作业的设计深受学生欢迎,在

某种程度上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有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1、学生的作业汇报欲望强烈,但是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可能会削落学生的兴趣。

2、如何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编组,让合作型作业更有效。

3、教育个体性的差异,作业设计有效性也并非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都会明显积极的效应。

4、精心设计作业,需要消耗教师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如何加强同一备课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合作,让教师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全面提高作业的有效性,需要我们英语教学者共同实践,共同探究。

5、作业的时间要长期与短期相结合,让一些学科能力突出的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有效作业设计不是一年两年的课题,也不是一个“过去式”课题:对于这个课题而言,虽然经过了近两年的学习——思考——实践——反思的循环,我们获得了一些心得、经验和方法,但仍然很不足。同时,作为教师,学生作业的设计永远是一个值得去学习、实践、反思和探究的主题。

主要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上海教育出版社

2、朱浦:《教学问题思考》,2008年

3、薛晓芳 《作业设计的新取向》 [J],教学月刊2008

4、 吕旦:《巧妙设计小学英语课外作业》 选自[J],《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8年第8期

5、葛海英:《新课改引出新颖的英语课后作业》 网络 6、《小学数学教师》2007—2009

7、:朱美英:《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的优化》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7年 第05期

8、麻晓菊:《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世界华

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2008年 第14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